应对疫情,怎么看?怎么办?国医大师、湖北中医药大学梅国强教授给出居家中医药防治建议

首页    通知公告    应对疫情,怎么看?怎么办?国医大师、湖北中医药大学梅国强教授给出居家中医药防治建议
 

当前 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

奥密克戎到底可不可怕?

应该怎样做好个人防护?

如果感染了,居家应该怎么办?

 

为了帮助大家科学防疫国医大师、湖北中医药大学梅国强教授结合相关文件,根据疾病特征与湖北地区的气候、人群体质特点,从中医角度给出了居家中医药防治建议。

 

 
 
 

群防群治  战胜疫病

梅国强

 

目前,国家根据新冠肺炎疫情发展趋势和奥密克戎病毒感染性强、传播快,发病者大多数为轻症,还有不少的无症状感染者,一般在7到10天左右治愈,极少重症患者的特点,提出了新的精准防控措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于12月7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共计10条。12月8日,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实施意见》,共计12条。两个文件都是适时的、有效的。好的政策,要靠大家共同实现。大疫当前,我们只有万众一心,群策群力,共同战胜疫情。

 

 

 

 

 

 
01
古话浅说

 

三年的抗疫战斗,说明疫情是可防可控的,即使生病了,是治而有效的。英雄的湖北、武汉人民,在第一轮以及以后的几轮疫情中,都取得优秀成果,广受赞许。在新的防控措施指导下,必将增强信心,鼓起勇气,振奋精神,取得最后胜利。中医经典著作《内经》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二字,包含身体的抗病能力和饱满的精神状态,这是神形统一论。若二者兼备,则“邪”(致病因素)很难侵犯人体。如果只强调身体,不强调精神,至少是片面的。《内经》还说:“勇者气行则已,怯者着而为病”,这句话和“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是息息相通的,“勇者”,即前述有良好的身体和饱满的精神状态之人,在精准防控的前提下,不畏惧,不恐慌,有信心,心存战而必胜之念。若是恐慌,就会自乱方寸,则正气必然不足。这个道理,用于军事等方面,同样正确,常言道两军相逢,勇者必胜。伟大的中华民族,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炎黄子孙应感到骄傲。

 

 
02
旧话重提

 

做好个人及家庭防护工作不容忽视。

 

1.出门带口罩,回家立即洗手,最好能用消毒液,或喷医用酒精。

 

2.如果家里有核酸阳性成员,或感染者、或无症状感染者,要和阴性者分房间隔离,全家成员最好在家都戴口罩。餐具分开用。居家隔离5-7天。

 

3.没必要出门的人,最好在家活动。若出外散步等,请在人少的地方进行。暂不拜亲访友。

 

4.有晨练习惯的人,特别是老人,除戴口罩外,还要注意防寒(如戴手套、帽子),出门时间不宜过早,如风小、不下雨的日子,建议7点钟以后再出门。若是雨雪天气,建议在室内活动。

 

5.室内可放点有芳香气味的中药材,如艾叶、菖蒲、大蒜、大葱、小葱、八角茴、小茴、肉桂、丁香之类,选择其中1-3味即可。因为这些药材,易于得到,有一定的芳香辟秽作用,且对人体无害。

 

 
03
《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解读

 

12月10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疫病防治专家委员会发布《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这是在分析整理全国中医药干预、治疗信息,经专家研究后确定的统一方案,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所列各治疗方案,具有可行性。我国国域辽阔,气候不齐,因而各地使用其中的治疗方案时,必然会有不同的选择,或选定后略有加减。《指引》中每类症状之下,所列成药较多,其中若能买到《指引》所列中成药,根据《指引》选购其中一种即可。我结合本省情况,考虑本省患者多有乏力,身体酸楚,舌苔多白厚或黄厚,这是兼湿或湿热的象征,因此在所选方剂中,要兼顾祛湿、或清热祛湿。

 

以下将《指引》全文抄录于下,便于群众了解,我在每类病情之末,建议选用某方加减,并写出药物剂量,加以具体化,方便使用。

 

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疫病防治专家委员会

(2022年12月10日)

 

治疗方案

 

(一)成人治疗方案

1.症见发热、恶风寒、肌肉酸痛、咽干咽痛、乏力、或鼻塞流涕、或咳嗽者,宜服用具有疏风解表功效的中成药,如疏风解毒胶囊(颗粒)、清肺排毒颗粒、散寒化湿颗粒、感冒清热胶囊(颗粒)、荆防颗粒、正柴胡饮颗粒、九味羌活丸(颗粒)、四季感冒片、感冒疏风胶囊(片、颗粒)等。

我在《指引》所列方剂中选小柴胡类方加减。

 
 
 
 
 

处方:柴胡20-25g(体温正常,则减为10g),黄芩10g,法半夏10g,荆芥10g,防风10g,苍术10g,射干10g,马勃10g,陈皮10g,茯苓20g。

 

服法:每天1剂,水煎服三次,每次150—200毫升。

 
 
 
 

 

2.症见咽痛明显,发热、肌肉酸痛、乏力、或咳嗽者,宜服用具有疏风清热,化湿解表,清热解毒功效的中成药,如连花清瘟胶囊(颗粒)、金花清感颗粒、化湿败毒颗粒、宣肺败毒颗粒、热炎宁合剂、银黄清肺胶囊、连花清咳片、六神丸(胶囊)、银翘解毒颗粒、金叶败毒颗粒、蓝芩口服液、复方芩兰口服液、清咽滴丸、喉咽清颗粒、桑菊感冒片、夏桑菊颗粒、痰热清胶囊、双黄连口服液、柴芩清宁胶囊、抗病毒口服液、感冒退热颗粒、消炎退热颗粒、清开灵颗粒、小柴胡颗粒等。

 

我在《指引》中仍选择小柴胡汤加减。

 
 
 
 
 

处方:柴胡20-25g(体温正常,则减为10g),黄芩10g,法半夏10g,陈皮10g,茯苓30g,青蒿25g(体温正常,则减为15g),浙贝母15g,桔梗10g,射干10g,马勃10g,滑石10g,芦根15g。

 

服法:每天1剂,水煎服三次,每次150—200毫升。

 
 
 
 

3.症见咳嗽明显者,宜服用具有宣肺止咳功效的中成药,如急支糖浆、咳速停糖浆、宣肺止嗽合剂、通宣理肺丸(颗粒、口服液)、杏苏止咳颗粒、连花清咳片、杏贝止咳颗粒、橘红痰咳液、感冒止咳颗粒等。

 

我在《指引》中选择连花清咳片加减。

 
 
 
 
 

处方:麻黄10g,杏仁10g,浙贝母15g,桔梗10g,百部10g,前胡10g,紫菀10g,款冬花10g,黄芩10g,鱼腥草30g,蒲公英20g。

 

服法:每天1剂,水煎服三次,每次150—200毫升。

 
 
 
 

 

4.症见乏力、伴胃肠不适、如呕吐、腹泻者,宜服用具有化湿解表功效的中成药,如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等。伴便秘便干者,可服用防风通圣丸(颗粒)。

 

我在《指引》中选择藿香正气散加减。

 
 
 
 
 

处方:藿香10g,厚朴10g,陈皮10g,茯苓30g,浙贝母15g,桔梗10g,苍术10g,黄连10g,广木香10g,砂仁10g。

 

服法:每天1剂,水煎服三次,每次150—200毫升。

 
 
 
 

 

5.症见鼻塞流涕明显者,宜服用具有解表通窍功效的中成药,如鼻窦炎口服液、散风通窍滴丸等。

 

我建议用苍耳子散加减。

 
 
 
 
 

处方:苍耳子10g,辛夷10g,藁本10g,白芷10g,麻黄10g,杏仁10g,黄芩10g,鱼腥草30g。

 

服法:每天1剂,水煎服三次,每次150—200毫升。

 
 
 
 

 

(二)儿童治疗方案

 

1.症见恶寒发热、肌肉酸痛者,可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小儿风热清口服液等。

 

我在《指引》所列方剂中选小柴胡类方加减。

 
 
 
 

处方:柴胡8g(体温正常,则减为6g),黄芩6g,法半夏6g,荆芥6g,防风6g,苍术6g,射干6g,马勃6g,陈皮6g,茯苓10g。

 

服法:每天1剂,水煎服三次,每次150毫升。

 

以上为6-13岁用量,2-5岁减半服用,2岁以下少量频服,14岁以上参照成人剂量。

 
 
 
 

 

 

2.症见发热、咽干咽痛、咳嗽者,可用金振口服液、儿童清肺口服液、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减味小儿化痰散等。

 

我在《指引》中选择儿童清肺口服液加减。

 
 
 
 

处方:麻黄6g,杏仁6g,射干6g,马勃6g,黄芩6g,浙贝母10g,桔梗6g,荆芥6g,鱼腥草10g,蒲公英10g。

 

服法:每天1剂,水煎服三次,每次150毫升。

 

以上为6-13岁用量,2-5岁减半服用,2岁以下少量频服,14岁以上参照成人剂量

 
 
 
 

 

3.症见发热、食少腹胀、口臭、大便酸臭或秘结者,可用健儿清解液、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

 

我在《指引》中选择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加减。

 
 
 
 

处方:荆芥6g,连翘6g,黄芩6g,青蒿8g,淡豆豉6g,苍术6g,厚朴6g,陈皮6g,茯苓10g,槟榔片6g,法半夏6g,莱菔子6g。

 

服法:每天1剂,水煎服三次,每次150毫升。

 

以上为6-13岁用量,2-5岁减半服用,2岁以下少量频服,14岁以上参照成人剂量。

 
 
 
 

 

4.症见咽痛明显者,可用小儿清咽颗粒、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等。

 

5.症见咳嗽明显者,可用清宣止咳颗粒、小儿止咳糖浆、小儿清肺止咳片等。

 

我在《指引》中选择连花清咳片加减。

 
 
 

处方:麻黄6g,杏仁6g,浙贝母10g,桔梗6g,百部6g,前胡6g,紫菀6g,款冬花6g,黄芩6g,鱼腥草10g,蒲公英10g。

 

服法:每天1剂,水煎服三次,每次150毫升。

 

以上为6-13岁用量,2-5岁减半服用,2岁以下少量频服,14岁以上参照成人剂量。

 
 
 
 

 

6.症见乏力、纳食不香者,可用醒脾养儿颗粒等。

 

 
 
 
 

建议用方:太子参6g,炒白术6g,茯苓10g,炙甘草3g,淡竹叶6g,连翘6g,焦三仙各6g,鸡内金6g。

 

服法:每天1剂,水煎服三次,每次150毫升。

 

以上为6-13岁用量,2-5岁减半服用,2岁以下少量频服,14岁以上参照成人剂量。

 
 
 
 

 

考虑儿童体质特殊,病情变化迅速,宜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出现病情变化的,需及时就医。

 

(三)特殊人群如婴幼儿、哺乳期妇女、孕妇、老年人以及合并基础疾病人群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各地医疗机构可利用“互联网+医疗”,开展居家健康指导、健康宣教、用药咨询等服务,指导群众合理使用中医药。

 

注意:上述中成药选择其中一种,按照说明书剂量服用,一般3~5天或症状消失即停止用药,如症状无缓解或加重,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预防方案

 

 

(一)药物干预

 

 
 

1.代茶饮:生黄芪9g、金银花5g、广藿香3g。每日一剂,开水泡服,代茶频频饮服。适宜普通人群的预防服用。

 

2.玉屏风颗粒:每次5克,一天三次。适宜容易体虚感冒、自汗恶风者预防服用。

 

 
 

 

(二)中医非药物疗法干预

 

1.功法锻炼:太极拳、八段锦等。

 

2.穴位按摩

 

(1)
按揉合谷穴

位置:合谷穴位于虎口,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中点。

操作方法:采用拇指按揉法在穴位上操作,右手拇指按揉左手合谷,左手拇指按揉右手合谷。揉动的过程中,以自己感到酸胀为度,带动皮下组织运动,拇指和皮肤之间不能有摩擦。在两侧合谷穴上按揉持续时间各约3~5分钟,每天早晚各做1次。

 

(2)
揉擦迎香穴

位置: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

操作方法:采用擦法操作,左手擦左侧,右手擦右侧。先擦热双手,握空拳,以两手拇指指间关节背侧,紧贴于鼻梁两侧,上下摩擦;或以中指指腹上下摩擦。上下一次为一拍,可做4个八拍或以发热为度。每天早晚各做1次。

 

(3)
按揉风池穴

位置:风池穴位于后枕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操作方法:采用拇指按揉法操作。双手放在头部两侧,掌心对着耳朵,双手拇指分别按在两侧的风池穴上。揉动的过程中,以自己感到酸胀为度,带动皮下组织运动,手指和皮肤之间不能有摩擦。

 

3.饮食有节

每日三餐规律进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食物多样,保证谷类、优质蛋白质类食物、新鲜蔬菜和水果摄入量,多饮水。如有食欲不振、腹胀、便秘等症状可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药食两用食品辅助治疗,如萝卜、山药、薏米、藿香、菊花、荷叶、丝瓜、冬瓜等。

 
 

药膳,如银耳雪梨百合羹

组成:银耳、雪梨、百合、冰糖。

用法:银耳用温水泡20分钟,将泡好的银耳去根,撕成小块。雪梨去皮核,切成小块。百合掰成小块。将所有原料放入锅内,加入适量的水,烧开后调成小火炖煮20分钟,待锅内汤品炖制稍微粘稠,开大火加入适量冰糖,待冰糖融化后出锅,温食、凉食均可。每周三服。

 

 
 

 

4.起居有常

作息规律,夜卧早起,保障充分睡眠。顺应气候变化,及时调整衣物和室内温度,注意防寒保暖和节气保健。应避免到人群聚集场所。

 

5.劳逸有度

运动和休息适度,可适当运用中医功法锻炼,或根据个人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

 

6.情志畅达

应保持愉快心情,切勿发怒,顺应自然规律,不厌长日,精神外向,对外界事物保持浓厚的兴趣,使气机宣畅,通泄自如。

 

 

康复方案

 

(一)中成药康复

1.症见气短、多汗、胸闷、心悸、干咳者,宜服用具有补肺益肾功效的中成药,如生脉饮、金水宝胶囊、蛤蚧定喘胶囊等。

 

2.症见乏力、纳差、腹胀、便溏者,宜服用具有健脾和胃功效的中成药,如补中益气丸、参芪口服液、潞党参口服液、香砂六君丸等。

 

3.症见失眠、焦虑、抑郁者,宜服用具有养心安神功效的中成药,如加味逍遥丸、百乐眠、舒肝解郁胶囊等。

 

(二)中医非药物疗法康复

 

1.艾灸疗法

常用选穴:大椎、肺俞、上脘、中脘、膈俞、足三里、孔最、肾俞等。

方法:大椎、肺俞与膈俞(或中脘与上脘):用温灸盒灸30分钟;足三里或孔最或肾俞:清艾条温和灸每穴15分钟。频次:每日1次。选用艾灸疗法时,一般隔2天施灸1次,每穴灸10~15分钟,持续2周;症状明显可交替选用不同穴位每天施灸,5次后休息1~2天,然后继续施灸5次。10次为1个疗程。

2.经穴推拿

(1)穴位按摩:太渊、膻中、中府、肺俞、肾俞、大肠俞、列缺、中脘、足三里等,咳嗽、咽痒、干咳者,可加少商、尺泽等。

方法:以大拇指放置于穴位上,拇指指腹触摸皮肤并稍加按压,小幅度的环转按揉腧穴,以产生酸胀温热感为佳,每次1~3分钟。

(2)经络推拿: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任脉、督脉等。

方法:取坐位或卧位,均匀呼吸。用一手手掌大鱼际沿经络循行方向紧贴皮肤施力作直线往返快速摩擦,可两手掌交替进行,100~120次/分钟(每手摩擦50~60次/分钟),每条经络摩擦1分钟为宜。

3.耳穴压豆

常用耳穴:支气管、肺、肾、内分泌、神门、枕、脾、胃、大肠、交感等。

方法:耳穴压豆是将贴有王不留行籽的耳豆贴敷于相应耳穴并稍加压力,以穴位产生酸麻重胀感或发热为度。贴敷后每天自行按压数次,每次3~4分钟。每次贴压后保留1~2天,取下后让耳穴部位放松一晚,次日再以同样方法贴敷,一般5~6次为1个疗程。

4.拔罐

背腧穴为主,如肺俞、膏肓、脾俞、肾俞、大椎等。

作用:拔罐是简便的中医康复手段,在调节亚健康状态、治疗多种疾病方面有较好效果。

注意事项:拔火罐应注意防止烫伤及引燃易燃物,留罐时间不宜太长,拔罐时如出现四肢发冷、恶心呕吐、心悸、面色苍白、冷汗、头晕等应立即停止,并让患者平卧休息。

 

5.其他方法

可使用八段锦、太极拳等中医传统功法适当锻炼。

 

 

 

 

湖北中医药大学

新媒体中心

 

编辑/排版:胡丹萍 陈依 胡梦佳

 

 

 

 

 

 
 

 

 

2022/12/14
浏览量:0